位置:首页兵学双创

老路谈兵法-解三国: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山东孙子研究会 2025/8/6 浏览:207

刘备称帝后,整出来的最大动静就是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结果,信誓旦旦而去,丢盔弃甲而归。不仅让联吴抗曹的既定战略进一步受到损害,刘备也在郁闷之中命丧白帝城。

刘备东征失败后,诸葛亮叹息说:如果法孝直还活着,就能制止皇上,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么惨。诸葛亮的话是实话,但在许多人看来,话中似乎隐含着一种抱怨:刘备不该东征,即使东征,如果带上我诸葛亮,就不会败得这么惨啊!

那么,刘备东征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呢?

一种甚嚣尘上的说法是,诸葛亮坚决反对刘备东征,刘备不带诸葛亮,是表达对他的不满,间有军事上某种程度上的不够信任。

实际上,诸葛亮深知刘备跟关羽的感情,虽然并不支持伐吴,但不会执意反对的。从正史来看,也没有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的记载,只有赵云的反对声音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赵云传》记载: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从中可以看出,刘备置气不带的人,应该是赵云,而不是诸葛亮。

那么,刘备东征该不该让诸葛亮随行呢?

应该说,刘备带上诸葛亮,摆兵布阵、施计用谋肯定不会犯致命性的错误,即使失败,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而刘备不带诸葛亮,也是基于一种战略全局考量,并无筹谋之失。

《孙子兵法形篇》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就是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首先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可以击败敌人的机会。

刘备东征,最大的后顾之忧是曹魏,已经丢了荆州的蜀汉,确保蜀地的安全,既是重中之重,更是战略底线。这个关系到蜀汉生死存亡的重担,只能由诸葛亮来挑。实际上,当初刘备进军益州时,也是把诸葛亮留在了荆州,以确保大后方的安全。后来根据形势发展,刘备才把诸葛亮和赵云西调,但有风头正劲的大将关羽镇守。

刘备在外征战,让诸葛亮在家看门,渐渐成了两人的固定分工与基本默契,也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是说,诸葛亮的重任不仅要确保大后方的安全,还要为前线作战提供充足的兵员和给养保障。

由此可见,刘备东征不愿意带诸葛亮,以及诸葛亮抱怨刘备不带自己等说法,都是不成立的。

一审:周淑萍  二审:王立  三审:孟斌

©2025 版权所有 兵道网|山东孙子研究会
邮箱:sunziyanjiuhui@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38号 电话:0531-82660052
鲁ICP备16031144号
首页 TOP 研情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