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体化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已达到1083万个,整个4G(单个基站的覆盖半径只有几百米)网络建设时期,国内移动通信仅固定资产投资就超万亿元。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在人口密集且使用率高的地区大规模兴建通信设施是可行的,投入相对较少,后续价值与收益相对较高。但在偏远山区、沙漠、海岛等人口稀疏区域则恰恰相反,不仅投入高,而且产出低。
根据德国Statista的测算,截至2023年7月,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为64.5%,移动通信系统仅覆盖了20%陆地面积,约6%地球表面,世界上仍有约28亿人口尚未连接互联网,网络世界的贫富分化越来越大。破解数字鸿沟,卫星互联网可能是目力所及范围内的唯一解决方案。卫星通信技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完成两个或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无空间限制,且基本不受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可实现地面通信基站难以完成的无死角全覆盖。成本方面,卫星互联网也具备最终优势。卫星覆盖范围大,一颗“星链”卫星在550km轨道上可以覆盖地面506km的半径范围,大约相当于64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再者,使用卫星互联网可以省去大量地面光缆、电力系统等配套设施投入,这又进一步优化了成本。国内民营航天企业银河航天的创始人徐鸣曾给出估算,如果让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能联网,投入低轨道通信卫星的成本或许可以降到基站建设成本的1%。
2017年,英国电信集团(BT)首席网络架构师Neil McRae对6G通信时代进行展望,首次提出6G就是“5G 卫星网络”,并预测在2025年得到商用。2022年,华为发表了一篇名为《6G:无线通信新征程》的报告,再次强调6G将整合地面网络和非地面网络,空天一体化将是6G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6G=5G+卫星网络,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也是通信产业未来的必选项
事实上,人类对卫星互联网的探索由来已久,只不过技术始终没有发展到可以落地的层面。上世纪90年代,彼时航天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低轨卫星通信技术仍有很多难题无法攻克。以铱星系统为例,其运行初期的切换成功率只有85%,后来经过改进达到92-98%,即便如此,与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万分之五的切换掉话率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几十年又过去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迭代,事情已发生重大转机。
商业化加速
今年下半年,以华为在Mate 60手机中引入卫星通讯功能为标志,卫星通信进入加速商用阶段。
10月,星链紧随其后官宣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今后普通消费级手机可以直接连接星链卫星使用其相关服务。11月10日,中国电信在2023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提出卫星即服务S 的理念,公司表示整合多方卫星资源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据悉,目前中国电信正与OPPO、vivo、荣耀等手机厂商合作,预计明年一、二季度会有更多旗舰手机搭载卫星通信功能。值得强调的是,一旦后期商业化普及延伸,那卫星互联网绝不仅仅是提供单一通讯需求,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赋能千行百业。比如,卫星互联网可以极大地减少传输时延,而这对很多行业来说是绝对刚需。以毫秒必争的金融交易行业为例,交易处理时间比竞争对手慢5毫秒,将可能直接损失1%的利润。Starlink(星链)部署完毕后,+只要信号源距离超过1400公里,其传输速度在理论上可完胜地面光缆,届时在北京参与深圳、香港交易所的金融交易很可能都面临来自对手的网速碾压,大型金融交易商为了抹平差距恐怕都会购买Starlink的服务。再比如利用卫星通信系统覆盖范围广泛的能力,可以为航空公司和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提供实时数据传输和信息追踪服务,不仅有利于航司监测飞机性能、提高飞机运行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卫星互联网将在机上娱乐通信和客舱服务数字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根据民航局的规划,到2025年,客舱地空通信网络覆盖比例要达到60%以上,国内大中型枢纽机场80%以上的对飞航班提供多样的空中互联网服务;到2030年,国内航线要全面实现高速、经济的空中互联网服务。
当下风头正盛的智能驾驶,其实也同样需要卫星的赋能
随着自动驾驶等级不断提升,高精度定位配置的必要性逐渐凸显,而卫星导航定位能够提供绝对的精确位置信息。此外,卫星能够清晰识别并利用防护栏、树、高架、道路边缘等参照物,提高车辆的环境感知能力,进而提升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总之,以卫星互联网为核心内涵的6G时代绝不仅仅是5G时代的简单延续,跨越式的通信革命势必会深度影响各行各业,而这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产业空间与红利。星海辽阔,未来2-3年,新一轮通信革命必然到来。
转载声明:本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或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回复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