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孙武生平的四大基石
吴名岗
本世纪初,我作《孙武生平考伦》,曾提出《史记》《孙子兵法》《左传》、汉简《吴问》和《见吴王》等有关孙子的佚籍是考证孙武生平的“四大基石”的主张。书中说:
一、《史记》记载的真实性
司马迁写《史记》是认真的,用他的话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同为汉朝史官的班固虽与司马迁史学思想存有差异,但对《史记》与司马迁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允的,他认为《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为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二、《孙子兵法》是考证孙武生平的基本证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孙子兵法》这一人类智慧的“圣果”,也有其产生的必备条件。孙武生平的前期与《孙子兵法》的著成是否相吻合,是我们断定其真实与否的主要依据。有人说孙武在“前512年以兵法晋见吴王时年为23岁”,我认为不可信,就是因为这么年轻不具备创作《孙子兵法》这样辉煌著作的条件。见于《史记》的孙武事迹是公元前512年之后的事,也是孙武在吴国和伍子胥一起辅佐吴王阖闾的时期,是他具体实践自己所创造的理论的重要时期。把孙武事迹与《孙子兵法》相联系、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能让我们看到《史记》所记孙武事迹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又能从孙武的行事中加深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因此,深入研究《孙子兵法》是考证孙武生平的前提。
三、《左传》是孙武生活的春秋时代的真实记录
孟子曰:“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要知孙武其人,要论春秋之世,就必须细读《左传》及《国语》。《左传》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有关春秋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古人称其“富而艳”,其对春秋社会的记载真实、细腻、生动感人,特别是对战争的记载,非常出色。认真读过《左传》的人都会相信《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作品,因为《左传》所记录的春秋时代,产生《孙子兵法》这样的作品似乎是自然而然的。
《左传》虽然没有孙武的名子,但孙武所参与的很多战事,尤其是灭徐之战,柏举之战,《左传》都有详细记载。《左传》对孙武的家事,对孙武的祖先,特别是其曾祖父领导的陈鲍对栾高的内战,是有非常详尽记载的。不读《左传》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孙武,所以,我把《左传》列为考证孙武生平的“基石”。
四、《吴问》等有关佚文为孙武生平提供了新史料
山东银雀山汉简、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简为我们研究孙子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我们研究孙武的生平事迹提供了新的材料。《吴问》有关晋国六卿的论述,与孙武的时代是完全一致的。晋国六卿始于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开始设六军,到孙武在吴宫的晋顷公时期,六卿已开始衰败,所以阖闾才有六卿“孰先亡?”之问。《吴问》与历史事实是完全一致的。汉简《见吴王》不仅表明司马迁《孙子吴起列传》中的“吴宫教战”有所本,而且提供了一些《史记》中没有的新材料,虽然仅是只言片语,但仍值得我们为研究孙武生平而深入探讨。“四大基石”说深为军事科学出版社的编辑们所理解和支持,他们在设计《孙武生平考论》的装帧时,以“四大基石”说为封面背景,向读者醒目的展示了作者创作的客观依据。
《史记》《孙子兵法》《左传》《吴问》等,它们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内在联系,司马迁不但对《孙子兵法》非常熟悉,《左传》也是他写春秋历史最主要的依据,这从《十二诸侯年表》可以看出。司马迁在2000多年前读遍了他当时能搜罗到的史籍,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动手创作《史记》的。现在有人不去深刻了解和认识《左传》《史记》等所记述的春秋社会总体大局,仅凭个人对古籍中只言片语的误读,就去论证《孙子兵法》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只能是劳而无功。还有人妄说、漫谈孙子,作为故事听听可以,当真事就不妥了。
《孙武生平考论》2009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今天看来,要想真正了解孙武的生平事迹,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深入、细致的研读《史记》《左传》等古籍,才能够深入了解孙武,才能够深刻理解《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