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个人发表意见的环境相对宽松与自由。于是乎,新媒体人因发表“一孔之见”而遭受冷嘲热讽甚至人身攻击的现象也变得司空见惯起来。所以,本人在谋划创办新媒体时,就有好友提醒:“要有挨骂的心理准备”。
当初,自己并不以为然,心想个人有理有据发表意见,又不是“胡说八道”,别人为什么要骂你呢?然而,等到新媒体运作起来,没想到,责骂之声真的来了!特别是对一些国际热点敏感问题,有时一些看法发表出去,赞成者、反对者都大有人在,而反对者中“温和”型的有之,“激进”型的也不乏其人,而其言语之尖刻、之粗鲁,往往让人很难接受。有时为了躲避,干脆关了评论区,但有些人又通过私信来纠缠你,让人真的苦不堪言。
那么,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责骂呢?最近读到一篇《圣相挨骂》的文章,就很受启迪。文章说,北宋名相李沆有“圣相”之美誉,却在京城街头遭一布衣书生责难。
对别人的责骂,李沆能够“不放在心上”,无疑他的心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然而,书生的责难,既没有夺李沆之气,让他怒而兴师问罪;也没有夺李沆之心,让他对自己的施政风格产生怀疑、动摇信心,却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实际上,在这个文化多元、思想多元、观念多元的时代,每个人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但都有各自的视角与理由,多数都值得尊重与理解,只是对意见的表达有温文尔雅与粗俗刺耳之别。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别人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言语,那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摆正了,就会在别人的责骂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就会把别人的责骂变成鞭策自己前行的力量,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初审:周淑萍 复审:王立 终审: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