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磕磕碰碰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个人受到他人有意无意、有因无因、不大不小、似是似非的伤害也在所难免。那么,对这些伤害,我们是斤斤计较、以牙还牙呢,还是淡然处之、一笑置之呢?
这让人想起了人们对枣树的管理智慧。枣树是一种开花特多却坐果很少的果树,即使栽培管理较好,多数良种丰产树,花朵的坐果率也仅有1%-2%。为了让枣树能多坐果,勤劳聪明的人们采取了一种环剥的方法,即在树干中上部环切去一圈树皮后形成断层,截流养分使之直接回流至枣树的上部,使开花的枝条得到充足的营养,从而让枣树可提高30%以上的坐果率。枣树看似受到了伤害,却提高了产量。
管理枣树的经验启迪我们,伤害有时也是一个人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伤痕”。
《孙子兵法●军争篇》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意思是说,军争最难能可贵的,是以迂远求直近,把不利化作有利。人在事上磨,才会有根本性的成长;能把坏事变成好事,才算真正的成熟。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处处防着别人的伤害,而是对别人的伤害保持一种泰然处之的态度,并把这种伤害变成磨砺意志品质、提高洞察世事能力、增强为人处世本领的机会。所以,对他人的伤害,我们没有必要一律视为“恶”、当作“害”,耿耿于怀,无法释然,而应在一笑置之、一笑了之中多悟点什么。即使是那些严重的、需要有个“说法”的伤害,我们既需要严肃对待,又要学会正用它的“伤害价值”,千万不能让别人的伤害变成对自己的“二次伤害”。
初审:周淑萍 复审:王立 终审: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