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抗日战争中郭化若的《孙子兵法》研究
吴如嵩
早在1938年秋,毛主席曾当面指示郭化若将军用古代兵法的精神,向国民党宣传“我军运动战思想。对国民党的军官,搬古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郭化若受命之后,发表了一些文章,1939年秋,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孙子兵法》上。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毛主席对他说:“要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的书,要精滤《孙子兵法》中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与原理,并以新的内容去充实它。研究孙子,就要批判和反对那些曲解孙子的思想和贻误中国抗战戎机的思想。主席还说,首先要深刻地研究孙子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哲学思想以及包括孙子以前的兵学思想,然后对《孙子兵法》本身作研究,才能深刻地理解《孙子兵法》”。
遵照毛主席的指点,郭化若用了3个月的时间写出了《初步研究》一文。毛主席看了他的文章后,就让他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做讲演。之后,该文发表于1939年11月25日出版的《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卷第11期上。
那么,《初步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仔细品味原作,必须了解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特别是我军在军事学术上的成就与特点。
抗日战争是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在抗日战争中得到新的发展,特别是关于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以及内线外线、速决持久、进攻防御的辩证关系等等一整套战略战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
1937年8月毛主席在洛川会议上提出我军实行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起毛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发展平原游击战争。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相继发表文章:刘少奇《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朱德《论抗日游击战争》、彭德怀《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几个先决问题》,刘伯承《论游击战与运动战》、陈毅《坚持江南抗战的诸问题》等,直至1938年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党我军持久战理论。通过上述几篇有代表性的光辉文献就可以看出,短短两年之间,我党我军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从而也就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正当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相持阶段指导抗战的基本经验、提出指导抗战的基本军事原则的时候,国民党内的反共顽固势力却于1939年1月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制造事端,大搞摩擦。于是,反顽斗争便成为抗日战争中一个特殊的现象。
反顽斗争既不同于内战时期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也不同于当时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了正确的政治策略。为了保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决定采取政治进攻、军事防御的立场,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和策略,毛主席才指示郭化若用古代兵法作为中介,向国民党宣传我军的运动战思想。而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得到全面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郭化若撰写《初步研究》的最根本的理论前提。
关于当时我军的战略战术毛主席曾经列举了六个基本点:一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二是和正规战相配合;三是建立根据地;四是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五是向运动战发展;六是指挥关系。
那么,郭化若是如何通过《孙子兵法》宣传我军军事思想的,这是我们评价《初步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
《初步研究》是一篇长达1.5万余字的长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孙子与《孙子兵法》;二是孙子之战略思想;三是对孙子之批评。该文在篇末明确表示:“我们把《孙子兵法》作个初步研究,虽然收获不多,却希望我国军事界,因此引起更多更深的研究,更热望着还在抗战中的将军们,能从我们民族的历史遗产——《孙子兵法》中,得到一些宝贵的武器,来帮助我们的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
通过《孙子兵法》向国民党军官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宣传我军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课题。首先,这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学术宣传,因此必须有过硬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其次,《孙子兵法》不能同毛泽东军事思想进行简单的对接、肤浅的对比,否则不但失去了学术价值,而且还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而二者是有许多重大区别的,诸如,孙子讲战略进攻,我们实行的是战略防御;孙子讲速战速决,我们实行的是持久战;孙子主张的是兼并战争,我们实行的是民族解放战争。至于我们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游击战理论之类在《孙子兵法》中连影都找不到。
令人惊异的是,60多年前的郭化若居然把这个难题做出来了,而且做得很好,无怪乎毛主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根据我的学习体会,《初步研究》其所以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写作方法上看,郭化若始终注意把他的研究限定在军事学术的领域之内,通篇论述的都是孙子其人其书及其影响和价值。这种写法很高明。高在有利于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让国民党军官愿意看,看得懂,听得进。郭化若在文中虽然不是硬性地、直白地向国民党军官做宣传,但一些点题之语,彼此都能心领神会。比如,“我们为什么也来研究(《孙子兵法》)呢?”他列举了三条理由,第一、二条是纯学术的,而第三条则说“我们要精滤《孙子兵法》中优美的卓越的战略思想,并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与原理,和以新的内容与新的生气去充实它,并以此来批评与反对那些曲解误解《孙子兵法》的思想,那些思想曾经贻误中国抗战的戎机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是毛主席讲的,是毛主席给郭化若确立的写作指导思想。这段话实在太重要了,它是我们读懂《初步研究》写作思想的钥匙。它表明了三个重要的思想:一是对《孙子兵法》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二是后人研究《孙子兵法》要“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气去充实它”,三是《初步研究》的写作意图是要批评那些“贻误中国抗战的戎机”的思想和言论。
第二,从内容上看,《初步研究》着重从治军作战的一般军事规律找到古今军事思想对接的结合点,特别是从战略指导上做出了一些精辟的归纳和阐述。一共是四个方面:
(一)速决的进攻的运动战
郭化若在介绍了孙子运动战理论之后特地指出:第一,孙子的速决的进攻的运动战是战略的,也是战术的,而主要是战略的;第二,孙子之所以主张战略上的速决,是有其历史条件的。
(二)主动的灵活的指导法
1.主动性:正确判断情况,消灭自己弱点,造成敌人弱点;2.灵活性,迷敌,击虚,出奇,机变。
(三)开明的严厉的纪律
1.治兵;2.用兵;3.法令;4.制度。
(四)全能的高超的将帅
1.将帅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胜利地指挥战争;2.将帅不但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多方面的才能;3.孙子要求将帅对国家人民负责,不求名,不避罪。
此外,关于指挥关系,郭化若指出:孙子认为“君不可干涉将之机动,他反对那种于军不利的‘中枢遥制’的办法。”他在引用完孙子关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几段名言之后用春秋笔法这样写道“这也痛快乎言之矣。”
不难看出,郭化若以上四个问题的提出及其阐述,既是从《孙子兵法》中精滤的,又是切中国民党消极抗战、消极防御、战法呆板、战术僵化、纪律松弛、将帅无能等各种弊端的,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读者一看便知。
举例分析:比如关于“速决的进攻的运动战”,郭化若一方面承认孙子确实是主张战略进攻,速战速决的,“所以孙子速决战的思想在当时曾是正确的,而在现代,则只有片面的真理了”。另一方面他又正确指出“孙子的速决的进攻的运动战,是战略的也是战术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既然是战略的也是战术的,那么,即使对于处于战略防御的一方,孙子速战速决的思想完全可以应用到战役战斗中去。在日本侵略军实行战略进攻和战略保守阶段的时候,我们应该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孙子兵法》的原理原则经过这样一番精滤之后就有了用武之地,显示出它的光芒。
第三,坚持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初步研究》的一大特色。郭化若在毛主席的亲自指导下,对孙子其人其书的研究,始终注意从历史资料、时代条件、政治动向、经济水平、思想倾向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因此,他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孙子兵法》并卓有成就的学者。莫文骅上将曾经指出“郭化若在研究孙子方面在我党我军中是第一个,有研究成果也是第一个。毛泽东研究过孙子,但没有专门写这个东西。国民党军队也没有人专门研究。”他的这番话是比较公允的。
毫无疑义,《初步研究》是一篇古为今用的好文章,应充分肯定它在抗日战争中所产生的良好影响,肯定它在兵学研究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应看到,从学术上看它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必苛求,我们只要想想,当时身兼要职的郭化若,白天忙于军务,只能靠晚上熬夜读书和写作,延安的文献资料又十分有限,三个月的时间能写出这篇雄文,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应当努力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为着民族的解放、为着祖国的富强而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作者为山东孙子研究会顾问、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原副会长、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