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战术”与《孙子兵法》
——从郯城战役得到的启示
韩明林
1943年1月18~23日,八路军115师教2旅,在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的直接指挥下,发起了著名的“郯城战役”,这是山东抗日战争史上第一个攻坚战,也是一次在无后方增援的情况下,钻入敌人腹地的掏心战。是役,罗荣桓政委提出的:“用翻边战术,敌进我进,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作战原则,在整个战役推进过程中得以完全贯彻。在5天的作战中,教2旅及参战军民完成了多点佯动,百里破击,秘密穿插,隐蔽展开,攻坚打援,扫除据点,迅速撤离等一系列战斗动作。彻底粉碎了日军32师团冬季西线“扫荡”、东线“蚕食”的进攻战略。
从“翻边战术”在郯城战役中的运用看,其战法、原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孙子兵法》精要。
郯城战役缘起于1942年12月日军32师团211联队在对马陵山“扫荡”时,遭我115师教2旅重创,联队长小林大佐被我击毙。这一打击极大地震怒了驻兖州的日军旅团长石田少将,为报复鲁南抗日军民,他改变战略,变“扫荡”为“蚕食”,抽调临沂、郯城石田旅团主力及部分伪军,对我滨海地区进行所谓的第六次“治安强化运动”,发动大规模的“蚕食”,企图沿沭河、马陵山一线,攻击一点,巩固一点,逐步联片,将滨海抗日军挤压在马陵山以东狭小地域,然后聚而歼之。同时,石田指挥日伪军打通了临(沂)新(沂)青(口)公路上的重要村镇,设立了据点,企图切断我滨海军区、鲁南军区及华中根据地的联系。至12月底,日军“蚕食”行动已在沭河西岸临(沂)青(口)公路上的重要村镇醋大庄、石村和禹屋地域,烧杀抢掠,构筑碉堡,安设据点。一时,这一带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与此同时,日军32师团沿京浦线在徐州以北地区进行“扫荡”,企图将我鲁南军区军民赶入微山湖,寻机聚歼。
为粉碎敌人东西两线进攻之企图,摆脱被动应付敌“扫荡”、“蚕食”的局面。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经过对整个鲁南形势的分析,对日伪军各部兵力调动情况的判断,准确判断了日军的作战企图及主要兵力部署和行动规律,决定:敌进我进,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深入敌腹地,动用“翻边战术”,远距离奔袭敌兵站基地——郯城。迫使东西两线“扫荡”、“蚕食”之敌回缓,改变鲁南抗日攻防态势。
战役自1943年1月18日始,至23日结束,共经历了长距离奔袭;秘密抵近展开;攻坚、阻援;清扫周围据点;迅速回撤五个阶段。是役,我军共投入兵力计:115师教2旅、57师独立旅、临沭独立营、郯城县大队及民兵约万余人。共毙伤日伪军400余人,俘日军7人,俘伪军等及伪政权人员600余人。攻克郯城,摧毁郯城周围据点18座。调回西线“扫荡”日军几千人和东线“蚕食”全部日伪军。“郯城战役”后,“翻边技术”很快推广到山东各个抗日战场,主动进攻成为山东抗日战场的主旋律。
郯城城高墙厚,仅南北西三门,驻日军1个中队、伪军1个大队及伪郯城县政权,西9公里为重要城镇马头,驻日军1个中队,伪军500余人,城周边建据点几十个,北有李庄、临沂,南有新安镇,东有沭河、马陵山为屏,西有沂河为堑,南北有临(沂)新(沂)公路便于机动,南25公里即是陇海铁路;因而,日军将郯城作为鲁南战区的一个重要兵站基地苦心经营。而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之所以选择远在敌人腹地的坚固堡垒作为目标,主要意图是不打则已,打则痛击。其核心是:“敌进我进”。达到目的是:围魏救赵,粉碎日军两路进攻企图。把握的要点是:“出其不意,攻敌不备”;速战速决,快打快收。采取的措施是:多点示形,腹地开花。但是要定下这一战役的决心和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战役推进,并非易事,没有深厚的军事思想基础,没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和高屋建瓴的谋略水平,没有洞察秋毫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高超的组织指挥艺术,没有对敌我双方的深入了解,没有过人的胆识和精确的战场预测是难以完成的。
本文就郯城战役的指挥艺术结合对《孙子兵法》的学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献给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战的山东抗日军民。
一、“翻边战术”的运筹是以“庙算”为基础的
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郯城战役的胜利,首先是运筹帷幄的胜利。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在筹划粉碎敌“蚕食”和“扫荡”的战略行动时,首先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敌人行动的企图,达到的目的。分析了双方的态势,把改变敌攻我避的大趋势通过“翻边战术”转换成“敌进我进”。从根本上说这是出敌不意的一个战略奇谋。其次,对敌抽调大量兵力投入到“蚕食”和“扫荡”行动上,仔细分析了敌人实在东西两线,虚在中央腹地,郯城仅留1个日军指导官和伪军守城,马头虽有1个日军中队,但郯城30公里范围内也仅就这些日军,其余均为伪军。三是把握了日军由于小林大佐的毙命急于报复和想把我几个小型根据地压缩切断逐个聚歼的心理。四是仔细地分析了敌兵力部署及行动规律,摸清了敌战队形的间隙,因而在战役第一阶段的秘密穿插才有可能。五是精确地计算了我军攻坚能力和敌我双方兵力对比在攻坚这一点上可以在这个局部达成6∶1。六是严格地推敲了战役每个阶段行动方案和具体时间。七是我军自抗战以来从未有过攻坚,特别是在敌之腹地的攻坚,这是敌人万万也料想不到的一着妙棋。基于这些精到缜密的“庙算”,才有了抗战史上的奇举——郯城大捷,才有了以后的敌我双方攻防态势的互换。
二、“翻边战术”的实质是“敌进我进,避实就虚,攻其不备”
孙子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郯城战役成功的关键是做到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在敌攻我防的原有态势下,用“翻边战术”达到“敌进我进”。
抗日战争进入1942年,日军实施大规模的“扫荡”,山东抗日形势进入了最严峻、最艰苦的局面,115师和山东省委、山东战工委被压缩在沂蒙山、徂徕山等地域和鲁南、滨海几个游击区中。在反“扫荡”中,我军虽然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部分敌人,但多数都是伏击战、防御战。为扭转这一态势,罗荣桓政委站在整个山东抗日战争形势的高度,从战略转换方角度提出“敌进我进”的战略思想。并为保证“我进”成功,而审慎地分析了各战区形势,选择了鲁南战区,并大胆地决定,不进则已,进则掏心,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攻击敌人。越是敌人认为城高池深,两翼有重兵,周围据点碉堡林立的兵站基地——郯城,一旦拿下,既是对我山东抗日军民信心的极大鼓舞,又可粉碎日军东线“蚕食”西线“扫荡”,同时也为以后我军攻坚积累经验,还可以得到极大的补充。
由于决策的正确,郯城大捷取得了一石多鸟的功效。
三、“翻边战术”的实施,要以“诡道”相辅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在确定了作战方针作战原则之后,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组织滨海军区和友邻57军独立旅,采取了多种示形方式迷惑敌人,让敌人无法判断出我军的真实意图。一是战前由教2旅4团团长贺健率2连、临沭独立营,以及数千民兵包围了醋大庄及附近“蚕食”日军,以各种佯动死死将敌人纠缠在沭河沿岸;二是由教2旅6团政委刘西元率1营,并指挥57军独立旅,东出青口(赣榆)新浦方向,牵制、监视该地域日军,以保证攻城部队东南侧后安全;三是由中共滨海地委、滨海行署、滨海军区动员上万名群众,在临(沂)团(城)50余公里路段上,展开连续4天的大破击,将敌交通线全部摧毁。让敌人判断不出我主力在什么地方,行动目的是什么。在滨海地区作战日军面对如此诸多的情况一筹莫展,为保证战略行动的完成只能把注意力放在“蚕食”行动上;其余据点只好用加强戒备,发现情况及时报告的一纸命令应付了事,即便在19日夜攻城部队炸开第一道城门后因第二道城门全部用沙包堵住,城墙高厚,炸药难以奏效,又无攀城械具进攻受挫暂停攻击,后撤隐藏待命的情况下,马头日伪军派出部队向郯城增援,未发现我部队,留下一小队日军,其余又退回马头,仍然判断是小股部队袭扰性的进攻,而没有意识到是大部队攻坚作战。战后据俘虏交代,日军仍认为:“毛猴子小小的,抢点东西就走。”由于多点示形,佯主齐动,达到了“形兵之极,至于无形”的境界,就连石田少将也丝毫没有察觉到我军将对其进行剖腹手术。直到21日我军攻入城内他才发觉不妙。待23日组织几千日军,和命令沭河沿岸“蚕食”日伪军全部返回救援郯城,寻我主力作战时,我军早已安全隐蔽撤离。
四、“翻边战术”的要点,在于兵贵神速,速战速决
孙子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弩,节如发机。”
郯城战役从发起到结束,共5天时间,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秘密穿插进入攻击地域;二是完成攻击准备,秘密战术展开;三是攻坚与阻援;四是扫除周围据点;五是迅速隐蔽撤离战场。第一阶段,利用敌“蚕食”战斗队形间隙,115师教2旅主力于18日夜以强行军速度秘密穿插40余公里,进入了郯城南北两个待机地域,隐蔽待命,做到了神不知鬼不觉。第二阶段,19日夜完成战术展开,并实施南北两个方向攻击,由于攻城部队对城墙构造了解不细,炸开一道城门后,发现第二道城门全部用沙包堵死,城墙又高又厚,爆破已不能破门而又无攀城工具,一时难以得手,奉命暂停攻击退回待机地域,准备第二天晚上再次攻城。第三阶段,20日夜重新调整突破口,选择在南门与东南大城楼之间突破,利用梯子,架桥通过外壕,再架梯攀城强攻。同时调一个连队由著名英雄连长何万祥率领,占领城西白马河、西关土城,构成对外正面阻击马头增援之敌,保证攻城部队西侧安全。是夜,主攻6团首先从城东南攀城突破。在城北担任助攻的4团,也突破了城北墙,攻入城内的主攻、助攻部队南北夹击,向伪政府大院之敌人突击。21日上午,大院之敌大部被解决,只有龟缩在大碉堡的日军指挥官和马头来的一小队日军仍负隅顽抗。我攻击部队连续送上两个药包炸毁碉堡,炸死8名日军,日军指挥官与其余6名日军投降,至此全城攻克。担任城西阻击任务的何万祥连21日打退500余名日伪军4次冲锋,将敌人死死钉在白马河西,保证了攻城部队的侧翼安全。第四阶段,我教2旅攻克郯城后,一部打扫战场。22日主力分别对郯城周围的归义、榆林、大埠、小码头等18处据点进行攻击,如风卷残云很快拿下。战役第五阶段,22日夜部队完成预定任务,分多路隐蔽撤离战场,待23日日军调动几千人部队扑向郯城时,我教2旅已全部撤回根据地。此役,共毙伤日伪军400余人,俘日军7人,俘伪军及伪政权人员600余人,调动东线全部“蚕食”日军,西线几千“扫荡”日军。战后,郯城根据地由原4个区扩大为7个区。此战役,五个阶段仅用5天时间,而攻坚仅用2天,兵力对比,在攻城兵力对比上,达到了6∶1,为保证战役的胜利,陈光代师长还亲临前线协助曾国华旅长、符竹庭政委指挥。整个战役如疾风扫落叶,穿插如天马过隙,攻城如猛虎扑食,阻击英勇顽强,打得敌人魂飞胆丧,创造了山东抗战史上第一个攻坚战的伟大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神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大智大勇。
(作者为山东孙子研究会理事、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古代军事文化教研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