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界出现一种“儒商”热,许多企业家自诩为儒商,大陆、香港及国外陆续组织起一些“儒商”学会,出版了《儒商》刊物,召开了多次儒商研讨会等。
一、“儒”和“商”
1999年,在古时“天下之中”的陶(山东定陶)召开的陶朱公(范蠡)学术研讨会上,笔者称陶朱公为“儒商”。但此人并非儒家,为何以“儒商”称之?因此,对“儒商”二字如何理解,倒是一个应该商讨的问题。
“儒”和“商”在古代是不同社会分工的两个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是儒。儒可以做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举成名,脱下蓝衫换紫袍,便成为高于百姓之上、统治人民的官员。多少儒生为了这一好前景铁砚磨穿,皓首穷经。即使当不上官,中个秀才,在民间也高人一头。“商”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社会生产中,他们从事生产,转运供销,沟通有无。商人的出现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商人的作用联系千家万户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多年来两者相互排斥,相互轻视。儒说商“无商不奸”、“唯利是图”,从事的是“末业”。商说儒“文人无行”、“迂腐伪善”,是些“酸秀才”。
两者相互攻击、两败俱伤,都无好处,但如果相互结合,各取所长,则会出现一个新概念,一种新事物,这便是“儒商”。“儒”和“商”各有优点,是尽人皆知的。“儒”有学问,善修养,讲一些治国安民、富国强兵的大道理。他们肯学习,眼界广,代表文化的高层次。“商”肯实干,务实际,脑筋灵活,做事有办法。他们做的是实事,有利于社会上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两者结合,各取所长,这种强强联合,必然出现新的飞跃,这便是社会上出现的“儒商”。
二、“儒商”界说
什么叫“儒商”?暨南大学潘亚暾教授研究儒商20年,对儒商曾下过这样的定义:“亦商亦文,以商养文。商发文兴,商文并茂”,以及“以文会友,走向世界”。他主要看到南洋各国的一些华裔华人,经商有成(发了财)后,在其所在国不承认中文为法定文字,不承认汉语为法定语言的情况下,怕自己的子女日久天长忘了祖根,而出资办华文学校,办华文报刊,自己写文章发表。他们既是企业家,也是作家、诗人、出版家。便有人认为这是标准的儒商。但是,学术界对儒商的定义,还有更多的说法。仅1997年4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第二次儒商大会上,对此就有不少说法:
有人认为儒商“应是学者或读书人从事商业活动之谓”。
有人认为儒商是“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并对现存社会作深度思考的华裔商人”。
有人认为儒商是“泛指有学问或有文化修养的商人”。
有人认为儒商是“承袭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人”。
有人认为儒商“至少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商人。”
上述对儒商的解释,都很有道理。在这次国际儒商会上曾进行过热烈的争辩。笔者有幸参加,先后作过五次发言,综合来看, 我认为儒商是:素质高的人经营有成,继续按义中取利的原则经营并对社会做出贡献者。
这句话包括四个概念:一、素质高。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各方面。二、经营有成,指已取得一定成绩,积累了一些资本,在商界有些知名度。三、在继续经营中,保证质量,信誉第一,改进技术,不断革新。尤其摆正义与利的关系,即义中取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四、经营有成以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支持文化教育事业、慈善事业,对社会回报、做贡献的人。
上述几点包括一个经营者的文化、道德、思想、业绩、贡献五个方面。此五者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应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儒商中的“儒”
“儒商”二字,并不是“儒”加“商”。二字中“商”是主语,“儒”是定语。是“儒”一样的“商”,而不是“儒”去经商,更不是“商”一样的“儒”。这里的“儒”字,并不单指儒家,而是指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多年来文化的积淀,是最集中代表这个民族的文化方面的内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单以先秦来说,儒、道、墨、法,诸子百家,争奇斗妍,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只是随着历代统治者的需要,将治国安邦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而已。自汉武帝“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王朝法定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把儒家创始人孔子奉为“圣人”,把儒家的书奉为经典,科举时从儒家书中出题,不但政治、哲学、教育、法律等方面体现儒家思想,连一些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也都体现儒家的观念。久而久之,逐渐为更多的人认可,儒家的孝悌忠信等思想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入人心。这当然不容置疑,但同时也应看到儒家思想并非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全部。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上一直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其他派的传统文化。如讲宏观,讲辩证,主张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明律例,讲法治,制定社会中各种规范的法家思想;重民兼爱,重科技,关怀民生的墨家思想;讲究军事辩证法,亦可用于政治、经济斗争的兵家思想,以及各学派的思想学说,还有流传于民间的一些思想。它们之中均不乏优秀的内容。各种思想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当然我们要吸取的是其中的优秀部分),为了使概念精练,集中地表达出来,人们便用了一个“儒”字作为代表。因此,“儒商”的全部概念,应是指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武装起来的商人而言。
这种理解应该是对的,人们习称历史上的“儒将”诸葛亮、周瑜、岳飞,都不是儒家之徒,“儒医”张仲景、孙思邈、王叔和更是专攻医学的名医,甚至近世以来,人们称陈毅元帅为“儒将”,也是说这位著名的将领能文能武,呈儒雅风范。因此,我们不仅说端木赐(子贡)是儒商,陶朱公(范蠡)也是儒商;近代的盛宣怀是儒商,现代的陈嘉庚等也是儒商。当我们研究《孙子兵法》在企业上的应用时,还能找到一些已经是儒商或者正在成为儒商的人。
将来的共产主义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二是人们素质的极大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来定会出现更多素质高、能管理、会经营的“儒商”。 (2009年11月)